新闻事件

全球知名品牌制造商

news

一根“卡脖子”的软管,如何撬动千亿高端医疗耗材国产化?

作者:02025-11-25

 

在手术室、ICU、透析中心……

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蜿蜒连接的医用管路?

 

它们,是连接患者与医生的 “生命线” 。

它们,也曾是国内医疗耗材 “卡脖子” 的关键一环。

 

从“生命线”到“卡脖子”,高端管路的破局之战

 

如今,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(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9739亿元),一场关于高端医用管路的国产化浪潮,正在悄然推进。

 

最近,恰逢全球医疗管路巨头德尼培迎来在中国20周年庆典,我们采访了其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洁及销售经理姜义。

 

在访谈中,我们发现,这根看似简单的管子,其国产化远非“建个工厂”那么简单,它牵涉材料、工艺、临床与法规的多重高门槛。

 

△从左往右分别为德尼培中国销售经理姜义先生、德尼培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洁女士以及“雅式橡塑网”高级责任编辑章健玲。

 

 

研发制造全链路:为何不用再“东市买马,西市配鞍”?

 

据德尼培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洁介绍,德尼培从响应跨国企业本地化需求起步来苏州吴江建厂。随着业务深化,如今还深度支持本土企业攻克球囊管路、精密管路等高端耗材。

 

△德尼培精密医用管路

 

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(CRRT) 的泵管为例:

 

  • 需连续工作72小时

  • 流量波动需控制在±5%—±10% 的极窄区间

 

“微小的材料性能变化,都可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。”

 

这正是高端泵管市场长期被国际品牌主导的原因。而如今,通过德尼培的自主研发,这类关键泵管已实现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德尼培苏州吴江工厂构建了 “一粒料到一套管” 的垂直整合模式:

 

医用粒子 (Colorite®) → 管路设计 → 挤出与注塑 → 无菌包装

 

这意味着什么?

 

对于医疗器械公司而言,无需再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周旋,一个伙伴,全链解决,极大降低了沟通成本与研发周期。

 

德尼培吴江工厂

AdsaleCPRJ

 

材料是基石:造管子不是“挤塑料”那么简单

 

很多人以为造管子就是“挤塑料”,实则不是这么简单。

 

德尼培中国销售经理姜义指出,高端医用耗材要求塑料粒子必须:

 

· 具备耐伽马灭菌不变黄等特性

· 符合USP Class VI 和 ISO10993 等严苛国际标准

 

为更好支持国产化,德尼培将拥有60年历史的 Colorite®科勒莱医用粒子引入中国生产,保证了配方与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。

 

这些材料不含邻苯增塑剂(Phthalate-free),支持挤出、注塑等多种工艺,并可定制配方。其硬度覆盖 35A–95A,可通过多种增塑体系灵活调控柔韧性、透明度和耐化学性能,满足不同医疗应用需求。

 

△德尼培Colorite®科勒莱医用粒子

 

临床是导向:如何让管路“更懂”医生和护士?

 

目前德尼培中国的产品线包括多种定制化管路,如变径管、显影线管、多层管和特殊型材等,主要用于静脉注射器、呼吸设备、肾透析机、麻醉仪、诊断设备和手术器械等。

 

△德尼培精密医用管路

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这些管路设计的源头,都来自于临床实际需求。

 

 

场景一:多排管“既牢固又易拆”的平衡艺术

  • 连接太松?运输中易松脱,存在安全风险。

  • 连接太紧?使用时难分离,甚至可能破损。

  • 不同管路还需承担液体、气体或电信号等功能

 

德尼培的管路不仅能精准实现 “牢固”与“易拆”的平衡,还可通过材料、尺寸、颜色及标识区分管线,帮助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和正确操作,降低风险。

 

 

场景二:微创手术,对“精度”的极致追求

在介入手术领域,医疗向“微创化”发展,对管路的稳定性、柔韧性及尺寸精度的要求更加严苛。

 

通过多层共挤技术,德尼培能精密控制管路各层厚度与比例,使其在进入人体时具备优异的推送性与形变稳定性,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的手术失败。

 

价值竞争:未来更要本土创新、全球协作

 

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稳健增长,其中医用耗材占比超过六成。在政策鼓励创新和本土化的背景下,行业发展的逻辑正逐步从“价格竞争”转向“价值竞争”

 

正如德尼培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洁在访谈中强调,中国已不仅是制造基地,更是医疗创新的前沿。

 

“我们将继续坚持‘本土创新、全球协作’,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全球经验与中国医疗产业的创新活力深度融合,为患者带来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可持续的医疗解决方案。”

 

 

summary

编辑总结

从德尼培在中国20年的发展,我们能看到高端医用管路国产化的清晰路径:

 

  • 从“依赖进口”到“本土研发”:攻克如CRRT泵管等关键部件。

     

  • 从“单一生产”到“全链整合”:“一粒料到一套管”模式提升效率。

     

  • 从“满足功能”到“优化体验”:从临床痛点出发,让医疗更安全、更人性化。

 

这不仅是是一根管子的故事,更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
 

如果你对医用材料、医疗器械国产化等话题感兴趣,欢迎点赞 转发,一起聊聊你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创新~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关于德尼培

 

成立时间:1967年

全球工厂:58家

年销售额:20亿美元

主营产品:创新型高端精密医用管路产品、医用粒子和包装材料的研发和制造。

 

作者简介

章健玲

雅式橡塑网高级责任编辑

对话超300+中外橡塑企业与大咖

专注全球橡塑科技最前沿

 

了解更多塑料资讯

敬请登录“雅式橡塑网”查看